《富爸爸:给你的钱找一份工作》摘记

Catalogue
  1. 1. 摘记
  2. 2. 小结
  3. 3. 参考资料

富爸爸系列的书籍早有耳闻,而且学生时代读过《富爸爸:财务自由之路》的一部分。之所以只读一部分,是因为内容实在太啰嗦了。最近俩礼拜,每天抽一点时间,断断续续把另外一本《富爸爸:给你的钱找一份工作》读完了,感觉作者保持了一贯的啰嗦风格,水分比我读的上一本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啰嗦归啰嗦,这本书的主要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,即要告知读者培养一点财商,要记住钱能生钱,不要让自己的钱闲下来。本文简记一些新的收获,或者比较重要的投资理财理念。

摘记

对于多数共同基金经理来说,标准普尔 500 是他们要超越的基准。很不幸,几乎没有人能够打败它。

嗯,伟大的指数基金啊。

截止到 2010 年,美国已有 7800 万年龄在 65 岁或者更大的人仍然在工作,其中有 1/3 的人不打算退休。

但是我查看了一下,2010 年,美国进行了一次人口大普查,结果表明,全国人口为 3.07 亿,其中劳动力人口为 1.56 亿;而参考 2011 年美国人口年龄分布[1],65 岁以上的总人口比例是 13.3%,那么总人数应该只有 3.07 × 0.133 = 0.4 亿,即 4000 万,而其中劳动比例是 65% 的话,也就是 2600 万。所以我感觉作者的描述有点问题:虽然算下来在工作的 65 岁人口都是 2600 万,但是作者在总人数上有夸大嫌疑,数据概念描述也不准确。

每个月只是寄一张支票,你能学到多少投资经验?

富爸爸对作者一开始参与的基金定投进行了各种启发式的询问,目的倒不是批评基金定投本身,而是要引导作者去了解自己投资的产品的方方面面的知识。后面作者也提到,要自己控制理财决定权,而不能把这一权利交给其他人

《纽约时报》刊登的刘易斯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:“股市的损失并不是社会的损失。这是财富的转移,它们不过是从一个人手里到了另一个人手里而已。”

迈克尔·刘易斯(Michael Lewis)是一位财经作家,豆瓣高分金融电影《大空头》就是基于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。

最好的投资机会会落到受过最好理财教育的人手里,而最差和最有风险的投资机会则落到受理财教育最少的投资者手里。

不过,也要看运气吧。

简而言之,可以把牛场主比作为了资本收益而进行投资的人,而奶农更像是一位为了现金流而进行投资的人。

要关注的是资产的现金回报率、股息率等等,而非最终卖出价。

沃伦·巴菲特说过:“在这个世界上,‘股价在上涨’是购买一只股票最愚蠢的理由。”

作者在书里多次提到了“巴菲特说”,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。不过都挺有道理的。这句话起码告诉我们,大家都知道的“低买高卖”,就意味着买点出现在下跌时,而非上涨时。

另外,因为作者对基金还是有些排斥的,这个异端的观点倒是有点启示:基金没有分红,也就只能靠涨跌来赚差价了;所以收益率达到预期了,该卖就卖,别心疼。

沃伦·巴菲特说过:“人们宁愿接受下周有一个中奖彩票的承诺,也不愿意接受一个慢慢致富的机会。”

嗯,划线了的第二条巴菲特说。

信贷员首先关心的是他们要借钱给谁。你注意到没,在他贷款给你之前,他想知道你是谁。他们不想把钱借给陌生人,你也不要这样做。“

唉,借钱这个事情,岂止是陌生人,认识的人也最好都不要随便借钱吧……

有三种教育对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非常重要……分别是大学教育、职业教育和理财教育。

虽然这很成功学,但是不可否认,理财是需要有专业的学习过程的。

不要期待着有人会关照你,给你稳定的工作、养老金、医疗福利、社会保障等。……很快,公司和政府就会负担不起这些福利了。所以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。

原来全世界哪儿都一样 ^_^

保险的第一条原则是,你不能在需要的时候才买保险。

嗯。

首先要查看价值而不是价格。

嗯。茅台 1200,该买还得买。

当市场火爆时,许多人心生贪婪,忘记了自然规律。

自然规律就是,市场不会一直膨胀下去,一定会到一个点,平缓,或者崩塌。而从历史来看,没有平缓过。

到 2025 年,日本老年人和处于工作年龄阶段的人数之比为 1:2。
——《金融与发展》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,2001年3月

作者又开始摆弄数字,不过这次提供了数据出处,即 IMF 的《金融与发展》期刊。根据参考资料[2],2018年,日本 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比约 23%;15~64岁之间人口占比 64%,而日本自 2015 年来,人口总数就是负增长的(-0.2%左右),所以作者的这个数据是可参考的。

许多中层经理人寻求再次就业的努力失败之后,他们就会成为自雇主,开始为自己打工。

emmm,就业不成就创业呗。

我们学术机构对理财的忽视正在对我们的国家产生不利的影响。

中国也一样……甚至更糟糕。

当股市上涨时,就要开始退出股市,寻找下一个可以投资的市场。

或者退出后先等一等,跌得不行了再买入。一般情况下,跌得很快。要不怎么叫暴跌呢。

在历史上,如果一个人活到 75 岁,他或她要经历 1 次经济萧条和2次经济衰退。……回到 20 世纪 30 年代,联邦政府采用了紧缩货币政策,许多经济学家称这一改变使得萧条进一步加重。鉴于此,2001 年之后,美国财政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,在市场上大量发放低息贷款。

2008 年也是一样。而根据费雪效应,低利率时期,即意味着经济处于衰退期(或者待繁荣期)。

真正的投资者不是赌徒,然而,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自认为自己是在投资的赌徒。

屡见不鲜。

然后,又是巴菲特说:

当别人贪得无厌时,你要心生恐惧;当别人畏首畏尾时,你反而要心生贪念。

这句话非常有名,值得换成多种说法来解释。例如书里提到的“最差的投资时机是行情不错的时候”,以及“当傻瓜开始逃走,最便宜的买卖就开始出现”。

要致力于循序渐进地学习,并且是不间断地学习。

That’s human.

小结

作者非常喜欢房地产,并且鼓励加杠杆。这种投资方式给他赚了不少钱。不过这招放在我们国家现在可就行不通了,利率高,而且政策影响大。

另外就是鼓励大家创办自己的企业。这个未免有点难,听他说说就行了,估计是为了凑字数。

书里大量引用了巴菲特说,所以有机会还是应该了解一下巴菲特的理财历程。

参考资料

  1. 2016年美国人口总数、自然增长率、抚养比及人口结构分析【图】
  2. https://www.phb123.com/city/renkou/country_11.html
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