踝关节韧带撕裂后的处理与相关机理的学习

Catalogue
  1. 1. 24小时内冷敷
  2. 2. 24小时之后的热敷
  3. 3. 韧带损伤部位
  4. 4. 毛细血管再生
  5. 5. 确诊
  6. 6. 保守治疗
  7. 7. 粘连
  8. 8. 康复日志

嗯,记录一下自己受伤与康复的经历,以警后人。

  • 受伤时间:2014年04月12日
  • 受伤过程描述:足球比赛下半场,体力已经有不少下降;争抢界外球,起跳过早、过高,在空中时被对方球员手臂略有干扰,落地时失去重心,踝关节外翻(记不清了,应该是外翻),并发出咔嚓的的声响。落地后内踝立刻肿胀。当时进行冰敷处理(三只冰棍……后来吃了一支,酸奶味的)。
  • 受伤地面:人工假草皮,清华大学紫荆操场
  • 医院就诊情况:在清华校医院进行X射线检查,急诊科医生认为各关节骨骼无异常。已预约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普通号,尚未进行MRI检查。

24小时内冷敷

受伤后24小时内应急措施最关键的是冷敷。此时韧带的撕裂导致大量毛细血管的破裂,冷敷可以使毛细血管收紧,减少内出血量。用井水、冰凉的自来水、冰块,每隔半小时冷敷15分钟左右,对于后期的消肿是非常有利的。

24小时之后的热敷

24小时之后可以进行热敷、轻微按摩,但一定不能让脚踝承受扭转,更不能逞强用受伤的脚承受重量——此举必定会加重伤情(切身体会)。

热敷的目的是使伤处尚存的毛细血管扩张,加快对肿胀处的淤血、组织液的吸收,使其尽快散去。

在有条件的时候,应该尽量多进行热敷。可以用热水袋放在患处,效果较好。

本人不是学医的,但好歹高中学过生物。在此推测,让淤血、组织液尽快散去的真正目的,是尽早为创伤部位的毛细血管再生腾出空间。后来在中国知网查找相应文献,证实了这个推测(所用关键词为“创伤愈合”“毛细血管”)。下面就讲一讲学到的新知识。

韧带损伤部位

根据伤后按压疼痛的部位,以及淤血出现的部位,可以确定我当时发生的是脚踝外翻,主要的损伤韧带为内踝韧带;而外翻时对外踝关节软组织(不是韧带)造成的严重挤压,使其现在仍然肿胀,所以肯定也有损伤。

下图是一篇文章对北医三院和北体大校医院164个踝关节韧带损伤病例进行的受伤类型统计图。

毛细血管再生

众所周知,创伤愈合过程中毛细血管再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……有研究表明,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始见于伤后24小时。

——彭瑞云. 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及其调控研究进展[C]. 第四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, 2000, 8.

毛细血管新生的主要方式为出芽和套叠。

----------- 上面,都是确诊前的瞎想与瞎猜。下面,是确诊后的瞎想与瞎猜 ^_^----------

确诊

4月28日上午去北医三院拿到拍核磁共振检查的申请,需要排队,晚上7点多才能轮到我。于是下午先回去休息了一下,然后拄着拐再去了一次。

第二天出报告。打算约到号再去拿,但抢了几天,没有抢到,就决定不再挂号,放弃治疗了。5月5日中午吃完饭,骑着车就去北医三院把报告拿回来了(戴了护踝,还挺有用,但路上还是挺害怕)。

诊断结果是:

左踝关节距骨外侧穹窿骨软骨损伤;外踝骨挫伤;距腓前韧带、跟腓韧带损伤;腱鞘、关节积液,滑膜炎。

另外,MR影像描述里说,“距腓后韧带、内侧三角韧带未见明显异常”。

然后我看了下拍的MR片子,不太懂;照着网上搜来的踝关节解剖图看,知道各个部位在哪儿,但不知道啥样子叫做“斑片状高信号”,啥样子叫做正常信号,云云。

好吧,看大夫的描述,软骨、外踝骨的挫伤,比韧带的伤要严重。这也验证了自己的猜想:脚是外翻的;内侧三角韧带非常结实,因此没有受伤;但全身重量挤压外踝一侧,造成该侧挫伤。

关节积液的影响是,距骨前后的关节腔内润滑液太多,使得关节无法转动。貌似可以通过修养,让积液慢慢地散去。

保守治疗

我确信保守治疗就足够了。而且在“好大夫在线”这个网站上问了一位大夫,他说高水平运动员首选手术治疗,普通老百姓如果关节没有出现明显不稳,那么保守治疗就OK。我不知道怎么判断稳还是不稳或者明显不稳,但查了一下手术的费用,嗯,五位数。然后就觉得自己的关节其实还是比较稳定的~~

关于保守治疗的方法,我查了一些文献,找到一篇山东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,讲得比较好:

李德全.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[硕士学位论文]. 济南: 山东大学, 2012, 5.

有一点比较重要,我在受伤的第一个月里就完全忽略了:

石膏托必须固定足够长的时间,依据韧带损伤程度的不同,一般需固定6-8周。此期间需注意患踝的功能锻炼,一般在伤后2周踝关节的活动度开始下降,此时就应要求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。

第三周到第四周,洗热水澡较多,使得足部血液循环加快,损伤的组织被转移到其他地方的速度也加快了些。虽然一天只一次,这种感觉也是很明显的。

5月20日,前三天都去操场颠球了,周日还跟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去了趟香山。感觉左脚的力量下降很严重。小腿上的肌肉(应该是腓肠肌?)萎缩地较明显,左膝盖两侧的肌肉也变小了,导致膝盖软组织承重过多而疼。

以后每天都好好锻炼,争取早日康复。

粘连

康复期,要及早进行功能训练。通过牵拉、旋转足踝,避免韧带、软组织之间的粘连产生。必须要坚持。

康复日志

  • 4月12日,受伤。
  • 4月13~18日,每天都下楼走路一段,导致伤情加重。18号之后左脚不再着地。
  • 4月20日,开始使用双拐辅助行走。
  • 4月28日,去北医三院拍核磁共振。
  • 5月2日,开始行走,走路略疼。
  • 5月3日,使用软质护踝,行走时疼痛感减少很多。
  • 5月5日,骑自行车去北医三院拿核磁检查的报告。
  • 5月17日,骑车去植物园,往返。回紫操颠球,外踝骨仍然有竖直压痛感。
  • 5月18日,去紫操颠球。
  • 5月19日,去紫操颠球。
  • 5月20日,可以颠球,但不能跑,颠球之后左脚踝肿胀稍微加剧,因此决定今后一周停止运动。
  • 5月28日,去紫操颠球,已经可以进行慢跑了,跑时左脚前脚掌不能先着地。
  • 5月29日,去北操看球,顺便玩了几脚。晚上去图书馆查医学资料,没啥大收获。另外感觉左腿股四头肌有一定的萎缩,需要进行恢复训练。内踝下侧的肌腱(猜测)比较疼,也许是因为趾长屈肌腱鞘积液?。总之,该侧的滑膜肯定还是肿胀中。
  • 6月2日,既然现在能近似正常走路,以及慢步小跑,那就可以进行射门练习了。于是穿上受伤那天的球鞋,换上巴萨球衣,去紫操练射门。感觉还不错。颠球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,左脚踝目前的缓冲能力太差,这是目前无法迅速启动、无法跳跃的原因。不知道啥时候能恢复缓冲能力(再一个月?)。被紫操一只球霸大哥教育:(1)以后如果还想踢球,那就一定要加强踝关节周围的肌肉;(2)现在不能大意,韧带没伤,起码歇俩月。非常感谢。
  • 6月7日,去紫操踢野球。尝试了20分钟左右,又是一个箭步加急刹车,导致左脚踝疼了好一阵子。脚后跟肌腱很疼。加速度很弱。今天又查了一下,貌似我这个样子,得半年才能完全恢复。还是太着急了啊,对恢复速度过于乐观,看这个样子,软骨损伤,比骨损伤恢复得慢,那至少还得俩月才行。以后还是练习射门、颠球、传球吧。12号再去踢一次野球,站着踢就行,30分钟。
  • 6月10日,去紫操踢野球。从五点踢到七点多。并没有上次那么疼了。也许三天踢一次野球,就是可以的。
  • 7月5日,在北操,跟紫操帝的一些哥们占了场地,踢了个告别赛。现在仍旧没有完全恢复,最高速度估计只有健康时的85%,但已经感觉很不错了。今后没有什么球可以踢了,每天都要进行被动牵拉活动,松解粘连。
Share